
上禮拜三3月19日,史上最偉大科幻作家之一的亞瑟.克拉克,在斯里蘭卡首都可倫坡一家醫院去世了,享年九十歲。
亞瑟·查理斯·克拉克(Arthur Charles Clarke,1917年-2008年)是英國知名作家、發明家,尤其以科幻小說著稱。與艾薩克·阿西莫夫、羅伯特·海因萊茵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。
著有超過一百本書、逾一千篇短篇小說和文章、有三十多種語言在全球出版上千萬冊。
克拉克1917年出生於英格蘭西南部薩默塞特郡曼海德鎮一個農家。他自幼對天文感興趣,且喜歡閱讀英國水手從美國帶回來的科幻雜誌。
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克拉克在英國皇家空軍擔任雷達技師,二次大戰結束後,克拉克於倫敦獲得劍橋國王學院的物裡與數學學士。
1954年克拉克發表了一篇文章《地球外的中繼》,提出通訊衛星的概念,以及同步衛星能讓之保持與地面的相對位置。
20年後,第一顆通訊衛星發射成功。克拉克被譽為世界通訊衛星之父。而此一軌道現在則稱為克拉克軌道。
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電視與通訊發達的時代可都要歸功於他。
1964年,克拉克發表了科幻小說《太陽風》,介紹了在太空中借助太陽風飛行的星際太空船。
從當時開始美國NASA的科學家就非常認真地研究太陽風的原理、機制和運用的可能性,希望透過太陽風
飛行船,希望有一天能夠實現跨越星際的旅行。
而克拉克也被聘為美國太空總署的高級顧問。
阿姆斯壯踏上月球時,美國太空總署表示,克拉克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知識動力,引導我們到達月球。」
1960年晚期美國阿波羅太空船傳回月球照片時,他也受邀與擔任評論人。
1956年移居斯里蘭卡。熱衷於東方哲學與海洋探險。
1976年他便成為美國航空太空學會(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)的
榮譽會員。
1986年榮獲象徵終身成就的星雲科幻大師獎。
1989年,克拉克獲英國女王頒授司令勳銜(CBE),同年他也出任法國史特拉斯堡國際太空大學首任校長,並
擔任斯里蘭卡莫拉杜瓦大學的校長。
1995年,在英國倫敦舉行了紀念克拉克發表《地球外的中繼》50周年的盛大國際會議。
30多年前,一位物理學家提出坐電梯上太空的構想,被眾人譏為癡人說夢。
科幻大師亞瑟‧克拉克將這個構想寫入他1979年的小說「天國之泉」,並預言當所有人停止嘲笑這個構想後只消
再過50年,太空電梯將成為事實。
20多年後,於2004年美國太空總署,將「太空電梯」納入先進構想計畫,並撥出數百萬美元資助其研發。70名
科學家和工程師在加州舉行議,討論太空電梯製作上的各項問題。定居斯里蘭卡的克拉克也透過衛星連線向與會者發表演說。
克拉克與科幻大師艾西莫夫互敬互重的友誼一度傳為美名,稱之為「艾西莫夫與克拉克的公園大道之約」,話說
有一天他們同乘計程車前往紐約公園大道在車上,艾西莫夫堅持稱克拉克是「世上最優秀的科幻作家」(他個人則謙居第二),克拉克則堅持稱艾西莫夫為「世上最優秀的科學作家」(他個人也謙居第二)。
於是在克拉克的《Report on Planet Three》獻詞頁,有句話:「用克拉克與艾西莫夫之約的說法,科學作家亞軍謹將此書獻給科幻作家亞軍。」
去年2007年十二月克拉克歡度九十大壽時,克拉克在可倫坡舉行的生日聚會上許下三個生日願望,分別是:人類
能發現外星人存在的證據,全世界能改用乾淨的能源以及斯里蘭卡數十年內戰能早日結束。
同時「英國廣播公司」(BBC)訪問他。他說,最希望以一位能帶給讀者快樂,拓展他們想像空間的作家身分,為後代世人所紀念。
由於克拉克本身的學術背景,使其作品飽含科學知識,屬於注重科學邏輯的「硬科幻」(Hard SF)。
然而克拉克筆端優美富哲理,因此讀來毫不生澀,在全球獲得廣大的歡迎。
其最著名的著作分別有《太空探索》、《月球歷險記》、
《火星之沙》、《2001太空漫遊》系列、《拉瑪任務》系列、
《童年末日》、《天堂的噴泉》。
其中《2001太空漫遊》曾與英國已故名導史丹利.庫柏力克(Stanly Kubrick)合作拍成科幻電影,其超越
時代的宏觀哲思及瑰麗詩意影音,被譽為影史第一部、也是最偉大的科幻經典。更影響啟蒙喬治.盧卡斯、史蒂芬.史匹柏等後代導演。
1968年,兩人合掛編劇的電影上映後,克拉克才推出同名長篇小說。電影與小說相輔相成,雙雙成就經典。
《二○○一太空漫遊》基本上是一部探討、辯證人類進化的作品。
並獲選美國電影協會(AFI)評選為影史百大佳片之一。
克拉克在2008年3月19日辭世,享年90歲。
他在過世前數天剛完成最新著作《最後的定理》《The Last Theorem》的校對工作,本書計畫於2008年出版。
在此讓我們說一聲
科幻巨人——亞瑟.克拉克,再見!